图片
[1]
《柏舟》
诗经·国风·邶风
泛彼柏舟,亦泛其流。
耿耿不寐,如有隐忧。
我心匪鉴,不可以茹。
亦有兄弟,不可以据。
我心匪石,不可转也。
我心匪席,不可卷也。
忧心悄悄,愠于群小。
觏闵既多,受侮不少。
静言思之,寤辟有摽。
日居月诸,胡迭而微?
此诗为典型弃妇诗,以 “柏舟泛流” 自喻,展现女子遭逢不幸却坚守内心的孤勇。“我心匪石,不可转也;我心匪席,不可卷也” 两句,以石、席作比,直抒心志如磐石不可动摇、如席卷不可屈服,凸显其坚定品格。诗中 “愠于群小”“觏闵既多” 等句,揭露其遭小人中伤、命运坎坷的困境,“日居月诸,胡迭而微” 更以日月失辉的意象,暗喻世道不公、希望渺茫,将坚守之志与现实之痛交织,悲怆中不失刚烈。
[2]
《绿衣》
诗经·国风·邶风
绿兮衣兮,绿衣黄里。
绿兮衣兮,绿衣黄裳。
绿兮丝兮,女所治兮。
我思古人,俾无訧兮!
絺兮绤兮,凄其以风。
我思古人,实获我心。
作为《诗经》中最早的悼亡诗,诗人借亡妻生前所制 “绿衣黄里”“绿衣黄裳” 的细节切入,以衣物的色彩与质地(绿丝、絺绤)为线索,追忆妻子亲手裁缝的温情。“我思古人” 的反复咏叹,如泣如诉,将对亡妻的思念推向高潮。“俾无訧兮”“实获我心” 二句,既赞其贤德(使自己无过失),又表其懂己(言行契合心意),哀而不伤。末句 “凄其以风” 以凉风穿隙的萧瑟,烘托物在人亡的孤寂,哀思深婉,读之肝肠寸断。
[3]
《燕燕》
诗经·国风·邶风
燕燕于飞,差池其羽。
之子于归,远送于野。
燕燕于飞,颉之颃之。
之子于归,远于将之。
燕燕于飞,下上其音。
之子于归,远送于南。
仲氏任只,其心塞渊。
终温且惠,淑慎其身。
此诗被称为 “万古送别之祖”,以 “燕燕于飞” 起兴,通过 “差池其羽”“颉之颃之”“下上其音” 三组动态描写,既写燕子翻飞的轻盈,又暗喻送嫁女子的身影与离别的难舍。“远送于野”“远于将之”“远送于南” 层层递进,极言送程之远、不舍之深。后四句转而直赞 “仲氏”(送嫁女子)“塞渊”(诚实深厚)、“温惠”(温和柔顺)的品德,将离别之情与赞美之意交融。全诗以景衬情,以燕喻人,情致哀婉,余韵悠长。
[4]
《日月》
诗经·国风·邶风
日居月诸,照临下土。
乃如之人兮,逝不相好。
日居月诸,下土是冒。
乃如之人兮,德音无良。
日居月诸,出自东方。
父兮母兮,畜我不卒。
胡能有定?报我不述!
诗中以 “日居月诸”(日月)反复起兴,借日月普照大地的恒定,反衬丈夫 “逝不相好”“德音无良” 的薄情寡义,形成强烈对比。“父兮母兮,畜我不卒” 一句,更将愤懑转向父母 —— 本指望父母护佑,却未得善终,将被弃的委屈与对亲情的失望叠加,情感激烈如火山喷发。末句 “胡能有定?报我不述” 以诘问收束,追问命运何时能安定,控诉对方连解释都无,将被弃的屈辱与绝望推向顶点,是《诗经》弃妇诗中情感最炽烈的篇章之一。
[5]
《终风》
诗经·国风·邶风
终风且暴,顾我则笑。
谑浪笑敖,中心是悼。
终风且霾,惠然肯来?
莫往莫来,悠悠我思。
终风且曀,不日有曀。
寤言不寐,愿言则嚏。
曀曀其阴,虺虺其雷。
寤言不寐,愿言则怀。
诗中以 “终风且暴”“终风且霾”“终风且曀” 三组天气变化,喻指男子态度的反复无常:时而戏谑调笑(“顾我则笑”),时而冷漠疏离(“莫往莫来”)。女子的情感随天气起伏:被戏时 “中心是悼”(内心哀痛),等待时 “悠悠我思”(思念绵长),不寐时 “愿言则嚏”(期盼对方念己)“愿言则怀”(牵挂对方),将被戏弄的痛苦、未断的期待与矛盾的心理刻画得细腻入微。末句 “曀曀其阴,虺虺其雷” 以阴云雷声作结,暗喻这段情事如阴云般压抑、如雷响般令人心悸。
[6]
《击鼓》
诗经·国风·邶风
击鼓其镗,踊跃用兵。
从孙子仲,平陈与宋。
不我以归,忧心有忡。
爰居爰处?爰丧其马?
死生契阔,与子成说。
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
于嗟阔兮,不我活兮!
于嗟洵兮,不我信兮!
此诗以 “击鼓其镗” 的战争场景开篇,直言士兵被迫远戍的无奈(“不我以归”)。“爰居爰处?爰丧其马?” 以问句写居无定所、战马离散的困境,强化漂泊之苦。最动人处在于 “死生契阔,与子成说。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 四句 —— 在残酷的战争中,士兵回忆与妻子 “生死与共、携手到老” 的誓言,却因 “阔”(分离)“洵”(久远)无法实现,发出 “不我活兮”“不我信兮” 的悲叹。战争的无情与誓言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,将思归之切、对和平的渴望推向高潮,成为千古传诵的 “生死爱情” 绝唱。
[7]
《凯风》
诗经·国风·邶风
凯风自南,吹彼棘心。
棘心夭夭,母氏劬劳。
凯风自南,吹彼棘薪。
母氏圣善,我无令人。
爰有寒泉?在浚之下。
有子七人,母氏劳苦。
诗中以 “凯风自南”(南风)喻指母爱的温暖,以 “棘心夭夭”(酸枣树幼苗柔嫩)到 “棘薪”(酸枣树长成薪柴)的生长过程,暗喻七子从幼年到成人,皆因母亲 “劬劳”(辛劳)得以成长。“母氏圣善,我无令人” 二句,直赞母亲圣明善良,却自责 “无令人”(不是贤孝之子),将对母亲的感恩与自愧未能奉养的愧疚交织,情感真挚动人。末句 “有子七人,母氏劳苦” 以 “七人” 之多反衬母亲辛劳之重,更显 “凯风” 般母爱的深沉。全诗质朴无华,却因 “反躬自责” 的视角,成为《诗经》中最动人的颂母诗之一。
[8]
《雄雉》
诗经·国风·邶风
雄雉于飞,泄泄其羽。
瞻彼日月,悠悠我思。
百尔君子,不知德行。
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?
诗以 “雄雉于飞” 起兴,借雄雉舒展羽毛的自在,反衬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——“瞻彼日月” 写时光流逝,“悠悠我思” 道思念绵长。后四句转向对世俗的讽刺:“百尔君子,不知德行” 直言世人不懂道德修养;“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”(不嫉妒不贪心,为何得不到好报)则以反问,暗含对正直者被轻慢的不平。全诗将思亲之情与道德评判结合,表面 “悠悠”,实则 “愤愤”。雄雉的轻盈与君子的无德、思念的温柔与批判的尖锐形成反差,更显情感层次的丰富。
[9]
《匏有苦叶》
诗经·国风·邶风
匏有苦叶,济有深涉。
深则厉,浅则揭。
有瀰济盈,有鷕雉鸣。
济盈不濡轨,雉鸣求其牡。
雍雍鸣雁,旭日始旦。
士如归妻,迨冰未泮。
这是一首生动的婚恋诗,以 “匏有苦叶”(葫芦叶苦)起兴,暗示女子等待的急切(葫芦成熟可作浮具渡河)。“深则厉,浅则揭”(水深连衣渡,水浅提衣过)以渡河方式的选择,暗喻对婚姻的主动态度。接着 “济盈不濡轨”(河水满但未湿车轴)写水势,“雉鸣求其牡”(雌雉鸣求雄)、“雍雍鸣雁”(雁鸣和乐)以自然意象烘托春心萌动;“旭日始旦”(太阳初升)则暗指良辰已至。末句 “士如归妻,迨冰未泮”(男子若来娶,趁冰未化)直述心意,将自然景象与女子急切待嫁的心情交融,活泼明快,充满生活气息。
[10]
《谷风》
诗经·国风·邶风
习习谷风,以阴以雨。
黾勉同心,不宜有怒。
采葑采菲,无以下体。
行道迟迟,中心有违。
宴尔新昏,如兄如弟。
泾以渭浊,湜湜其沚。
不我能慉,反以我为雠。
既阻我德,贾用不售。
此诗为弃妇的血泪控诉。开篇 “习习谷风,以阴以雨” 以冷风阴雨的压抑氛围,暗喻婚姻的恶化。“黾勉同心” 回忆曾与丈夫勤勉同心,“不宜有怒” 却直言对方不应暴怒,形成今昔对比。“采葑采菲,无以下体”(采根茎类菜却只要叶)以物喻人,讽刺丈夫只图自己享乐,不顾妻子付出。“宴尔新昏” 以下,痛斥丈夫与新人 “如兄如弟”,却将自己视为仇人(“反以我为雠”),更以 “泾渭” 之喻(泾水因渭水而浊,却自显清澈),暗讽丈夫将过错推于自己。全诗如泣如诉,将勤劳持家却被弃的委屈、对薄情的控诉,写得沉痛哀婉,是《诗经》弃妇诗中叙事最完整、情感最厚重的篇章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免费股票配资平台官网,专业炒股配资,国内最靠谱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