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真的,这事儿就离谱。
当所有人都跟你念叨“十万八千梦”的时候,你最好掂量掂量,这梦是你的梦,还是老板为了让你996画的饼。尤其是在游戏行业,梦想这玩意儿,和大厂门口的保安亭一样,看着挺气派,但跟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。
所谓“人间一两风”,听着文艺,翻译过来就是:当宏大叙事把你忽悠瘸了之后,那点能让你喘口气的、不为KPI负责的、纯粹的快乐。
这才是游戏圈最底层的魔幻现实主义。
1. 大厂的“梦”,是资本的顶配流水线
游戏圈的“十万八千梦”,标准模板是什么?
是立项时对标《塞尔达》,发布会对标E3,预告片对标好莱坞,最后游戏成品……对标《人类一败涂地》。
这套流程,就像小区里退休的张阿姨。她本来搞摄影,拍拍花鸟鱼虫,图个乐呵。这是她的“一两风”。
但如果张阿姨被一家上市公司请去年会拍领导敬酒,构图必须突出领导的光辉形象,色调必须体现公司的欣欣向荣,照片发朋友圈之前还得让公关部审核一下有没有负面舆情风险。
你觉得张阿姨还快乐得起来吗?她手里的相机,从创作工具,变成了生产工具。
这就是今天绝大多数大厂游戏研发的现状。
每一个怀揣“十万八千梦”的年轻人,在工位上坐满三年后,梦想就变成了优化留存率的A/B测试、研究人性的付费卡点、还有给“领导的领导”汇报用的PPT。你的才华和灵感,被异化成了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,还是最容易被拧掉的那种。
游戏成了工业品,KPI成了紧箍咒。你以为你在创造第九艺术?不,你只是在为下一个季度的财报添砖加瓦。你的“梦”,从头到尾,都是用数据、用DAU、用ARPU值精准计算出来的,充满了人民币的芬芳,唯独没有人味儿。
所谓的岁月欢喜,在大厂的逻辑里,就是你这个月的绩效又达标了,又可以领着不算高也不算低的工资,继续为老板的“十万八千梦”燃烧自己。
我是说,这事儿真的、真的很拧巴。
2. 跑起来的风,藏着独立游戏人的血与泪
那真正的风在哪?在那些不信邪的人身上。
就像那个干了三年财会,还玩儿命考证转岗的晓林。她就是游戏圈的缩影——那些一边在大厂拧螺丝,一边在出租屋里为爱发电的独立游戏人。
白天,他们在会议室里,听着制作人唾沫横飞地讲着“生态化反”和“闭环打法”,心里想的却是自己那个像素小人主角的跳跃手感是不是还得再调调。
晚上,他们对着屏幕,在代码的海洋里死磕,为了一个功能熬到凌晨三点,不是为了项目奖金,也不是为了晋升,就是为了把自己吹的牛逼给实现了。
(当然,大部分最后都死在沙滩上,这是后话)
这种状态,圈外人看着苦,圈内人自己品着……更苦,但带着一丝甜。
晓林挤地铁时刷题,图的是转岗后的“前途亮亮”。独立游戏人拿命换一个Demo,图的是什么?图的是有朝一日,能堂堂正正地告诉世界:“看,这是我做的游戏,它不完美,但它身上每一个像素,都姓我。”
这股子劲儿,就是那“人间一两风”。它吹不来投资,也吹不来热搜,但它能把一个被KPI压得直不起腰的人,重新吹得像个人。
他们没有资源,没有渠道,唯一的武器就是那点还没被磨灭的热爱。他们用自己的时间和健康做燃料,去撞那个叫“市场”的南墙。
撞得头破血流,但风从耳边刮过去的时候,他们会觉得,值了。
这不叫梦想,这叫续命。用热爱,给自己那被现实掏空的灵魂,续上一口气。
3. 停下来,是给被PUA的灵魂松绑
我们总被一种叙事绑架:热爱,就必须是一条道走到黑,是单行线,是破釜沉舟。
放屁。
对于大多数被游戏行业反复摩擦的从业者来说,热爱更像邻居李姐的周末骑行。
李姐是俩孩子的妈,日常就是屎尿屁和一日三餐。她的生活半径,就是家、菜市场、幼儿园。她被“母亲”这个角色焊死了,动弹不得。
这像不像一个在大项目组里待了五年的策划?每天的工作就是填表、开会、跟进需求,围着一个已经上线好几年的项目修修补补。他的世界里,只有无穷无尽的版本迭代和运营活动。他不敢想别的,因为这套“半径”最安全。
直到李姐某天刷到骑行视频,她才想起来,自己也曾是个追风少女。她开始“挤”时间,不是为了别的,就是为了自己。
这才是关键——为自己。
当一个游戏人,开始在下班后,捣鼓一个跟KPI毫无关系的UGC地图,或者写一段没人会看的游戏剧情,甚至只是打开另一个游戏,纯粹地享受它……他就在经历一场“精神骑行”。
他不是要转行,也不是要创业,他只是在那个被“项目”和“职责”填满的圆圈里,画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延长线。
哪怕只有半小时。
这半小时,让他从一个“工具人”,短暂地变回了一个“玩家”。他重新找回了最初爱上游戏时的感觉——不是为了分析它的商业模式,不是为了拆解它的系统设计,就是单纯觉得,这玩意儿真特么好玩。
这阵“风”,就是对系统性PUA的一次反抗。它告诉你,你的价值,不完全由你的项目流水决定。你作为一个创作者的快乐,也不必非得捆绑在一个“十万八千梦”上。
说白了,不就是那点事儿么。
我们总以为,要做出惊天动地的游戏,才算圆梦。但现实是,大多数人的职业生涯,就是在重复劳动中消耗殆尽。
真正能填满我们内心沟壑的,往往不是那个宏伟到失真的“梦”,而是那些琐碎、真实、甚至有点“不务正业”的“风”——
是通宵做出一个功能后,黎明时分点起的那根烟;
是自己的小作品在展会上,被一个陌生玩家认可时,心里涌起的激动;
是和几个朋友拉个群,不聊KPI只聊游戏设计时,那种纯粹的快乐……
这些瞬间,才是让一个游戏人,在漫长的、枯燥的、甚至绝望的职业生涯里,能够继续走下去的,真正的燃料。
至于那个“十万八千梦”?
让它活在老板的PPT里吧,挺好的。真的。
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,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,请提供相关证明,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。
免费股票配资平台官网,专业炒股配资,国内最靠谱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