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国
基准关税从25%降至10%,汽车、航空产品部分豁免
欧盟
基准关税从30%降至15%,涵盖汽车、半导体、医药等产品,飞机、部分化学品等豁免
韩国
基准关税从25%降至15%,承诺开放汽车和农产品市场(大米、牛肉除外)
日本
基准关税从25%降至15%,为首个关键汽车行业获得较低优惠关税的经济体
越南
基准关税从46%降至20%,若发现第三方商品经越南转运至美国,则征收40%惩罚性关税
印尼
关税从32%降至19%,承诺对美国商品全面零关税开放
菲律宾
关税从20%降至19%,双方将加强军事合作
未列入特定名单的国家:统一征收10%基准关税
转运商品:若通过第三地转运至美国,将被征收40%转运税
瑞士和南非:分别面临39%和30%的惩罚性关税
中国台湾:征收20%关税
柬埔寨、泰国、马来西亚:征收19%关税
老挝、缅甸:征收40%关税
文莱、摩尔多瓦:征收25%关税
阿尔及利亚、伊拉克:征收30%关税
加拿大
关税从25%上调至35%
墨西哥
若未达成协议将面临30%关税
印度
被征收25%关税,可能面临额外惩罚性措施
澳大利亚
基准关税可能从10%升至15%-20%
巴西
关税从10%大幅上调至50%
美国对中国商品维持10%基准关税,该税率适用于未列入特殊清单的绝大多数商品。芬太尼问题相关的20%惩罚性关税仍保留,独立于基础税率之外。电子、机械、化工等商品因芬太尼问题等,税率维持在20%-145%。178项商品(含半导体设备、太阳能组件)的301关税豁免延长至2025年8月31日,但仍需缴纳常规最惠国关税。双方暂停的24%附加关税缓冲期将持续至2025年8月12日,期间暂不执行额外加征。价值低于800美元的进口国际邮政包裹:仍可享受免税待遇,但需符合国际邮政系统的安全检查要求。非国际邮政网络(如FedEx、UPS等)运输的商品2025年8月29日起实施不再享受免税待遇,需缴纳适用关税。
半成品铜及衍生产品:征收50%普遍关税
钢铝产品:部分国家仍维持50%原税率(如韩国)
以上调整基于美国《1962年贸易扩展法》第232条款,旨在解决“贸易不平衡”问题并提振本国产业
加拿大与墨西哥是特朗普友岸外包政策的国家,这部分是先放一边,根据其它国家情况最后确定。
印度:作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,其独特的国际贸易结构呈现出鲜明的"非对称性"特征。从表面数据看,美国企业构成了印度对美出口的主力军,约占出口总额的40%——这些由苹果、微软等科技巨头主导的电子产品出口,本质上属于美国资本的"体内循环",25%的关税壁垒不过是美国企业的左手倒右手,对印度本土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。更具战略纵深的是,印度在仿制药原料(占全球供应量20%)、IT外包服务(市场份额达55%)及特色香料(如小豆蔻占全球产量80%)等领域构筑了难以替代的产业护城河,美国短期内根本无法找到替代供应商,关税高低不影响出口。具体到受影响领域,约120亿美元规模的海产品及纺织品出口确实会遭遇阵痛,但仅占印度对美出口总额的15%。这种"伤指不断腕"的贸易格局,恰恰揭示了印度反制手段的独特性——与其在传统贸易领域纠缠,不如在战略层面撬动杠杆。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消费蓝海,印度市场每年为美国企业创造逾5000亿美元营收,若配合"去美元化"进程削减美元结算比例,足以在金融体系引发里氏8级震波。更关键的是其扼守印度洋航运要冲的地缘价值,全球40%的原油运输和65%的集装箱贸易经此咽喉要道,任何战略调整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,潜在损失将以万亿美元计量。这种"四两拨千斤"的反制逻辑,终将使印度获得比东盟国家更优的关税条件。
巴西:美国对巴西长期保持着贸易顺差国的优势地位,当双方同时将关税壁垒提升至50%这一警戒线时,无异于在经济战场上实施"伤敌一千自损八百"的焦土政策。巴西有中国市场支持及源源不断的中国直接投资,50%关税是惩罚性关税。中国消费者对巴西大豆、牛肉等优质农产品的旺盛需求,直接冲击了美国农场主的传统市场份额,美国政府将巴西关税从10%骤升至50%的决策,本质上是对中国"农产品进口替代战略"的应激反应。但随着供应链稳定后,50%关税对美国损害更大,最终会调整到合理的范围。
免费股票配资平台官网,专业炒股配资,国内最靠谱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